在贸易全球化的今天,大型集装箱船遍布七大洋。每一天,都有船舶满载着商品和食物,运往世界的各个角落。你可能会认为,这种极其复杂的工作一定离不开尖端科技和超级现代化的港口和码头。事实上,国际贸易早在一千年以前就已出现。举例来说,在公元前 5 世纪,地中海和东亚之间便存在着一条海上贸易航线,这条航线只被一条小小的陆上通道打断。
Franck Goddio 及其团队在中国海域发现并发掘了七艘远洋帆船和当地的渔船(11-16 世纪),这些发现对于追溯世界贸易发展史中的一些关键性事件有很大帮助。每一艘船都是一个时间胶囊,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剪影。船上的货物包括宋代、元代和明代的陶瓷、青铜、铁和玻璃制品,还有香料和象牙等物品。从 12 世纪末开始,海上航线使中国与南海地区(包括菲律宾)的商人们之间建立了稳定的商贸往来。他们利用巴拉望岛附近的公海航线向婆罗洲航行。这些航线不仅实现了商品的互通,还促进了思想与文化的交流。
明朝永乐年间 (1403-1424),政府推行商业扩张政策,在中国海域进行了六次海上探险,然后向印度洋挺近,前后到达过马六甲、锡兰、卡利卡特、霍尔木兹、亚丁,并于 1433 年到达非洲东海岸,这就是中国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带领的船队。
16 世纪初期,菲律宾的绝大多数海上贸易都掌握在中国的几大家族手中,多分布于菲律宾群岛。
Franck Goddio 还发现并发掘了西班牙大帆船“圣地亚哥号”。1600 年 12 月,这艘船在马尼拉海域与一支荷兰舰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海战,在战败后沉入海底。荷兰想要在利润丰厚的马尼拉 - 阿卡普尔科大帆船贸易中分一杯羹,这条航线在近 250 年中(1565-1813) 一直作为美洲与亚欧之间的纽带。在阿卡普尔科,货物通过陆运经墨西哥送往韦拉克鲁斯港口,然后装船发往西班牙。这些大帆船携带大量银币从墨西哥和利马开往菲律宾,主要购买香料、瓷器、象牙、漆器和丝绸,然后把货物贩卖到欧洲和美洲市场。
英国和中国开始通商的时间较晚。截至 18 世纪后期,他们只在广州建立了一个贸易办事处。1761 年,他们在 Balambangan建立了自己的贸易站,然而在 1773 年,随着东印度公司一艘主船的沉没,他们的努力又一次付之东流。Franck Goddio 发现并发掘了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沉船 “格里芬号 (Griffin)” 和& “皇家船长号 (Royal Captain)”,随船一同沉没的还有大批贵重的货物,它们都是这一贸易站的历史见证。
这些研究和发掘项目的一些例子包括:两艘中式帆船(“里纳号 (Lena)” 和 “圣克鲁斯号 (Santa Cruz)”)、一艘西班牙大帆船和一艘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