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方法
Franck Goddio 开发了一套独特的系统方法,其所有考古活动都按照这一方法开展。工作的第一步是研究和查阅重要的档案和/或古代文献,以确定并描述出考古遗迹的大概位置。然后借助先进的非侵入式测量技术对遗迹进行测绘,如专门开发的核磁共振磁强计 (NMR)、多波束测深、侧扫声纳、浅地层剖面仪和卫星定位系统 (DGPS)。测绘完成后进行试掘,了解电子地图上所显示的具体特征。
如果数据显示出一些积极线索,则全面展开考古发掘,涉及特定数据库、考古目录、图纸、测绘、摄影、录像、摄影测量分析和发掘的 3D 追踪渲染。
按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建议,通常会将文物留在现场,与相关权威机构协调后,由其负责安保、研究和保存。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保护及考古发现编目。专家们随后会对考古发现进行分析,并参与科研成果的发表。最后,Franck Goddio 还会尝试通过国际展览和媒体途径向大众展示他们的考古发现。
技术设备
声学定位系统
该系统也称为“短基线声学定位系统”,通过一个安装在移动设备上的发射器(即“声波发射器”)向固定在主勘测船上的接收器定时传输声波信号。由于主船和接收器的精确位置可以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获知,由此可以计算出声波发射器的地理位置。可以同时使用多个声波发射器。
采样
为了从采集的样品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例如土壤或木材等有机物残骸,它们会被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土壤分析可以提供有关所属年代动植物的宝贵信息,而对船木的木材树种分析则可能指示船只的建造地点,还可以使用碳 14 分析通过科学方法鉴定有机物质的年代。
打捞文物
按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建议,文物通常留在现场,与相关权威机构协调后,由其负责安保、研究和保存。发掘辅助船配备一台吊车,用于打捞文物。首先将文物小心地放到网袋中,逐一标记,然后放入塑料筐中。较重的物体(如雕像或石碑)使用专用气球或起重机起吊。
工程团队专门设计了一台升降机,这台升降机必须锚固在 350 米的深水中。该升降机的大型支撑浮筒由 60 个浮球组成,每个浮球都能抵抗 100 个大气压的压力。他们在海床上放置了一个金属平台,为运行升降机所需的两吨铅配重提供支撑。铅配重由四块组成,每块重半吨。配重上连接一个气球,以减轻其重量,然后由一个潜水器放置到位。升降机由一个水下装置操作,并以最大程度的谨慎打捞文物,如船钟。
防护处理
文物出水后要立即用海水清洗干净,在标签上填写发现日期,然后放入脱盐罐。脱盐罐中海水和淡水的比例为一比一,以避免强渗透造成损坏。经过几天的浸泡后,再将其放到淡水中,而且要不断换水。要持续测量水槽中的盐度,以确定干燥处理的最佳时间,防止文物受损。回到陆地上后,工作人员会用蒸馏水进行一个更复杂的脱盐过程。有机物质在船上的潮湿环境下进行保存,回到陆地后进行处理。脱盐后,工作人员会对文物进行描述、测量和登记。陶器要使用小錾子和手术刀进行清理,去除表面的沉积物和贝壳。将水下沉积物清理干净后,专家会对文物进行仔细研究,根据形状、质地和装饰确定其年代和出处。发现文物后,要尽快对有机物质进行快速细致的处理。
脱盐后,有机物质会慢慢干燥,多余的水分逐渐被树脂取代,因此物质的体积不变。青铜、银、铁和铅等金属在水下会发生腐蚀,因此需要浸入经过调节的精密化学或电化学处理系统,通过化学和超声方法进行防护处理。经过防护处理的文物可以进行化学稳定性处理,然后涂上保护涂层。